马洛是一个私家侦探,自己的事务所就开在好莱坞。声名不太显,总是自嘲没前途,但从来没有为自己因忤逆长官而丢掉公职这件事而感到沮丧。他喜欢抽烟,品酒及下棋,并能够靠这些知道自己想知道的。他是个好侦探,虽然有时候他查出的真相可能是当事人不想要的。
乍看之下,马洛像是一个庸庸碌碌、没有成就的私家侦探,就像没遇到柯南的毛利小五郎一样只是个普通的中年大叔。但读过他所有的故事,你才能真正了解何为硬汉。 他受过高等教育,还是个决不妥协的棕发褐眼的美男子。倒追者无数,虽然他自己从不逾矩。 之所以丢掉公职,也是不愿与贪污的长官同流合污,还若无其事的对外称“不服从别人是我的拿手绝活。” 面对邪恶而肮脏的世界,他却不肯放弃对正义的渴望,个性中绝无一丝一毫妥协的余地,愿意在正义和罪恶的张力中苦苦等待。因此,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玩世不恭的态度,听到的是他尖酸刻薄的话语。 他身上带着中年男人的沧桑,但仍然有意气用事的少年力。马洛并非完全带着正义气息,而是有着社会底层穷困之人的痞气——“我是个有执照的私家侦探,已经做了一阵子。我独来独往,没结过婚,人近中年,不富有。我进过不止一次拘留所,我不接离婚案。我喜欢喝酒、女人、象棋和另外几样东西。警察不怎么喜欢我,但有几个我还算合得来。我是本地人,出生在圣罗莎,双亲都过世了,没有兄弟姐妹”。 他表面的暴躁、臭脾气,都掩盖不了他作为一名侦探的缜密,作为一个朋友的义气。 他对命运和上层社会安排的反抗中,也隐藏在他坚硬外壳包裹的人性的温柔中。 “一个像你这么冷酷的人怎么会如此文雅呢?” “如果我不冷酷,我就没法活。如果我不文雅,我也不配活。” 也许就是这样,他一度打败福尔摩斯,成为美国推理家协会全球读者票选150年最受欢迎的侦探第一名。 而他的成功,和创作者雷蒙德·钱德勒有着分不开的关系。 1888年,钱德勒出生于芝加哥,那是个资本主义放任扩张的黄金年代。嗜酒如命的父亲摧毁了钱德勒的童年,不到十岁便遭到父亲的遗弃,先后与母亲一起移居爱尔兰和英国。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公务员,但他没干多久便立马辞职不干了,理由是“一想到要脱帽向领导致意,就觉得自己被人猥亵了一般”。他也曾混迹新闻媒体圈,干过新闻,写过评论,还想过当个诗人,但都不尽人意。一战爆发后,钱德勒应征加入加拿大军队,后又加入英国皇家空军,被送往法国前线战场。在硝烟炮火的惨烈生还下,心理无法承受的他开始疯狂酗酒。战事结束后,在美国的石油公司里,他从记账员做到了副总裁,但因酗酒、旷工和自杀未遂而被辞退。 1933年,钱德勒开始尝试写短篇小说。六年后,他的第一部长篇《长眠不醒》甫一出版便获得了潮水般的赞誉。这也是马洛第一次出场。当时马洛说自己三十三岁,未婚,以前是洛杉矶地检处的侦探。到了《漫长的告别》,他已经四十二岁了。如果要说马洛的原型,恐怕是钱德勒自己的理想化身,并且同样孤僻而清高,即使同样身处黑暗,也在不断努力地活下去。。他外表和钱德勒有几分相似,且有着同样孤僻的性格,而他的名字也是来自钱德勒就读的都尔里奇学校的一所校舍的名字。 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,他一共留下了七部长篇和二十多部短篇。除去作为侦探小说家的钱德勒外,他还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的金牌编剧,与希区柯克、比利·怀尔德等导演合作,缔造了好莱坞式黑色电影,两度提名奥斯卡金像奖。他的小说《长眠不醒》,不仅奠基了“硬汉派”侦探文学的经典招牌,还为随后的城市犯罪小说和当代好莱坞惊悚片提供了不朽的典范。《漫长的告别》一出版便斩获爱伦·坡奖,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四大杰作之一,与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《太阳照常升起》《在路上》齐名。 钱德勒以侦探小说著称,但他的文字生动流畅,绝不止于侦探推理,他对人性、社会真实的描写同样细致入微。钱德勒的笔下,谋杀犯是谁并不是最重要的,更重要的是他字里行间所映照出的社会,那份广阔的黑暗与肮脏。而读他的书,读者往往会迫切想知道后面的真相,却又舍不得错过这一页的景致。